首頁
1
商品介紹
2
光生物調節
3
情緒認知4
https://www.muxin.com.tw/ 沐欣國際有限公司
  • PBM 對 ADHD 的療效

    1.光生物調節 (PBM) 作為一種療法,已廣泛研究應用於失智症、創傷性腦損傷等多種腦部疾病治療。
    2.目前關於低強度雷射療法 (LLLT) 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治療中的應用資訊仍相對有限。
    3.透過 7 個案例研究(共 8 位受試者)的初步數據顯示,PBM 療法能有效緩解 ADHD 症狀,且無需依賴傳統藥物介入。
    4.PBM 的作用機制被認為與改善粒線體功能、增加細胞能量產生等生物過程密切相關。
    5.此療法具有非侵入性、安全性高且幾乎沒有副作用的優點,為患者提供了新選擇。
    6.儘管初步結果令人鼓舞,研究仍強烈呼籲進行大規模、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以全面驗證其療效。


  • PBM對2-6歲ASD患者的影響

    1. 研究核心: 評估經顱光生物調節 (tPBM) 對2-6歲自閉症兒童的安全性、療效,以及對其自閉症症狀和腦電生理活動的影響。
    2. 治療方式: 兒童在家中每天接受12週的近紅外光 (NIR) tPBM治療,設有假治療組作為對照。
    3. 安全性證明: 12週治療期間,tPBM組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且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假治療組相似,證明tPBM在幼兒中具備良好安全性。
    4. 自閉症症狀改善: tPBM組兒童的自閉症症狀 (CGI-I和ABC量表) 在12週後顯著改善,優於假治療組。
    5. 腦電生理變化: tPBM治療後,兒童的腦電圖 (EEG) 顯示出與自閉症相關的腦電波活動有所調整。
    6. 未來展望: 本研究支持tPBM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療法,未來需進行更大規模、更長時間的研究,以進一步驗證其療效和作用機制,並評估其在自閉症綜合治療中的潛力。


  • 近紅外光對人類注意力的影響

    1. 研究目的: 探討近紅外脈衝光(PBM)對人類注意力的影響,並透過腦電圖(EEG)測量。
    2. 實驗設計: 單盲隨機試驗,40名大學生分組,以10 Hz, 830 nm近紅外光照射手掌10分鐘。
    3. 腦波支持: PBM刺激後,雷射組大腦Beta波功率顯著增加,與警覺專注相關。
    4. 行為提升: 雷射組在MDAT測驗中得分顯著高於安慰劑組,顯示注意力改善。
    5. 機轉探討: PBM可能透過誘導腦波、影響神經元、激活腦區及改善血液循環來提升注意力。
    6. 應用前景: 研究為PBM在ADHD、精神分裂症、憂鬱症等疾病的輔助治療提供初步依據。


  • PBM合併療法於神經系統疾病之應用

    1. PBM 聯合療法潛力:結合 PBM 與其他治療方法,在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顯示出額外效益。
    2. 研究範圍廣泛:本系統性回顧篩選了截至 2024 年 1 月,來自 Google Scholar、PubMed 和 Scopus 數據庫的 2. 95 篇相關研究,包含 29 篇臨床前研究和 66 篇臨床試驗。
    3. 主要疾病類型:研究涵蓋七大類疾病,包括神經精神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局部缺血、神經損傷、疼痛、輕癱和神經病變。
    4. 超越單一療法:研究旨在探討 PBM 聯合療法是否比單一療法在治療神經和神經精神疾病方面提供更多益處。
    5. 方法與參數:回顧也詳細闡述了這些聯合療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和 PBM 參數。
    6. 新興治療方向:本研究為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視角,突顯了 PBM 聯合療法的潛在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