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M對智齒術後恢復之影響
1. 單次治療,全面改善:術後僅需單次 PBM 療法,即可全面改善疼痛、水腫與張口困難等主要不適。
2. 顯著的疼痛控制:總疼痛程度降低 37.5%,大幅提升患者術後的恢復舒適度。
3. 有效減輕臉部水腫:精準調節發炎反應,使總臉部水腫程度降低 53.8%。
4. 加速恢復張口功能:48小時內改善牙關緊閉近一半 (46.7%),並於術後第七天完全恢復。
5. 降低對止痛藥的依賴:總止痛藥使用量減少 29%,幫助患者以更自然的方式恢復。
6. 高價值的臨床輔助選項:綜合其安全性與顯著成效,PBM 被證實為一項能全面提升恢復品質的理想術後輔助治療。
光生物調節療法 (PBM) 對智齒術後恢復之影響
本報告將一份隨機雙盲臨床試驗的數據轉化為視覺化圖表,分析 PBM 療法對減輕術後疼痛、水腫及牙關緊閉的效果。
研究的起點:為何需要更好的術後恢復方式?
智齒手術的常見挑戰
拔除下顎智齒是常見手術,但術後常因發炎反應帶來以下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術後疼痛:最主要的不適來源,影響睡眠與日常作息。
-
臉部腫脹:即水腫,造成外觀改變及不適感。
-
張口困難:即牙關緊閉,導致進食與口腔清潔困難。
尋找更有效的輔助療法
傳統多用藥物控制,而光生物調節療法 (PBM),又稱低能量雷射治療,被認為是一種有潛力加速細胞修復、調節發炎並緩解疼痛的非侵入性療法。
本研究目的:
旨在評估在智齒拔除後,立即進行單次PBM療法,對於減輕上述術後不適的實際效果。
研究設計
設計: 本研究為一項隨機、雙盲、裂口設計 (Split-mouth) 的臨床試驗,共納入83名需拔除兩側下顎智齒的患者。
分組: 每位患者的一側拔牙後接受真實 PBM 治療 (實驗組),另一側則接受模擬治療 (對照組),兩次手術間隔至少21天。此設計能有效排除個體差異。
PBM 參數: 使用 808 nm 波長的二極體雷射,於術後立即進行單次治療。在口內3點及口外7點,共10個點位進行照射,每點照射30秒,能量為3焦耳。
疼痛程度變化
使用視覺類比量表 (VAS, 0-10分) 評估術後疼痛感。分數越低代表疼痛感越輕。圖表顯示 PBM 組在所有時間點的疼痛感均顯著低於對照組。
總疼痛程度降低 37.5%
臉部水腫比較
測量臉部特定點位的距離 (mm) 來評估水腫程度。數值越高代表腫脹越嚴重。PBM 組在術後第2天和第7天的腫脹程度均顯著輕於對照組。
總臉部水腫降低 53.8%
張口程度比較 (牙關緊閉)
測量上下門牙間的最大距離 (mm)。數值越小代表牙關緊閉越嚴重。PBM 組在術後恢復期的張口能力顯著優於對照組。
48小時張口程度改善 46.7%,第七天完全恢復
止痛藥使用量
記錄術後每日服用的止痛藥顆數。PBM 組在術後第一週對止痛藥的需求顯著較低。
總止痛藥使用量減少 29%
研究結論
根據本臨床試驗的數據分析,研究結果明確指出:
- 在下顎智齒拔除手術後,立即進行單次的光生物調節療法(PBM),能顯著減輕患者的術後不適。
- 具體成效包括有效降低疼痛感、減緩臉部水腫程度,並改善牙關緊閉的問題。
- 接受 PBM 治療的患者,對止痛藥的需求也顯著減少,顯示此療法有助於降低藥物依賴。
臨床建議:
基於其安全性與顯著的臨床效益,PBM 療法可作為一項有效且值得推薦的輔助治療,用以提升智齒拔除術後患者的恢復品質與舒適度。
論文資訊
本報告的內容主要基於以下文獻。如果您希望深入閱讀原始研究,可以參考這些資訊。
論文名稱:
PAIN, OEDEMA AND TRISMUS RESPONSES FOLLOWING 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 IMMEDIATELY AFTER LOWER THIRD MOLAR EXTRACTION: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DOBLE-BLIND AND SPLIT MOUTH CLINICAL TRIAL
作者:
GISELA CRISTINA VIANNA CAMOLESI, AHMED SAMIR EL KATTAN, JOSÉ LOPEZ-LOPEZ, et al.
期刊:
Th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DENTAL PRACTICE (2025)
PMID:39947773
DOI:10.1016/j.jebdp.2024.102080
本資訊圖表僅供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